近段时间,“躺平”一词已经成为了议论的热点,“躺平”一词意为在工作当中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这样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而且还会影响到其他同事的干事热情,长此以往定会成为单位矛盾激化的导火索。但现实中许多自嘲“躺平”的基层青年干部,其实并不是真心想“躺平”,“躺平”反映的更多是基层青年干部在面对基层各种困难压力与“内卷”时的无奈,基层青年干部应提升自身思想觉悟、不断强化自身能力、增强自身干事信心,拒绝加入“躺平”大军。
青年干部把思想觉悟提起来,拒绝“躺平”。基层工作多而杂,而且与群众打交道颇多,有些干部一碰见挫折、难题就想着“躺平”,干事没热情、激情,日子过得浑浑噩噩,这些干部实际就是打着“躺平”的旗号,选择放弃努力,逃避困难。出现这样的“现象”,实际是思想出现了偏差,只有提高干部的思想觉悟,才能从源头杜绝干部的“躺平”现象。要结合“三会一课”等宣传教育工作,激发“躺平”干部的干事热情,从新树立正确理念,让干部们从内心深处自觉抵制“躺平”。
青年干部把工作本领强起来,拒绝“躺平”。面对困难选择“躺平”,更多的是本领不足造成的信心缺失。面对现在知识更新加速、群众需求日益多元的今天,青年干部更应该加强学习,不能以学不会为借口,安心“躺平”,这样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也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青年干部一定要将持续学习当作习惯,不断强化自身工作本领,不断补足自身短板,快速让工作本领强起来,积极保持干事热情。
青年干部把工作信心提起来,拒绝“躺平”。干部担当缺失就会出现“多干多错,不敢不错”的错误观念,降低了自我要求,将“躺平”当作自身的代名词。实际这样的“躺平”是对自身的否定,是因自身工作信心不足而导致的不敢担当、不敢作为,这种消极的精神状态,会将整个部门甚至单位都带来不好的影响。各级部门和党组织应健全完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干部敢于担当作为,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学习和宣传,各部门积极评选年度担当干部,提拔那些敢于担当、敢于做事的青年干部,激发青年干部的工作信心。(贵州省镇远县金堡镇人民政府 姚元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