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年轻干部 四悟“民族精神”涵养“四气”

2022-06-01 16:33:09 | 来源: 中廉在线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中华民族精神生长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进步的历程中,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从历史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自觉延续文化基因、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

在民族精神中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胆识气魄,砥砺“敢于担当”的志气。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作为一名年轻干部,要从历史长河中领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内涵,始终倍加珍惜党和组织的培养、干部群众的信任、在事上磨干中练的机会,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主动承担急难险重的任务,努力在风险挑战中增长才干、砥砺初心、彰显情怀。在工作中敢涉深水、敢破坚冰、敢为人先,拒绝成为“不喊号子不拉纤,撸起袖子一边看”,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庸碌无为“混日子”的“躺平式”干部。

在民族精神中悟“读完卷书、行万里路”的勤勉品质,增长“胸有成竹”的底气。“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过硬本领是年轻干部的底气,也是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一批又一批新鲜血液接过了艰苦奋斗的接力棒,新时代年轻干部要以“读完卷书、行万里路”“一物不知深以为耻”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求知若渴的进取精神。了解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才能在工作中过程中胸有成竹,有所作为。广大年轻干部要锤炼过硬本领,把提高自身能力作为工作第一要务,充分发挥年轻干部在思维创新、熟悉互联网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为基层出主意、找项目、帮技术,切实帮助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增长知识,在艰苦环境中磨练意志。

在民族精神中悟“静以修身,宁静致远”的从容气节,沉淀“戒骄戒躁”的静气。古人云,“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气,就是心平气和,能够沉下心做好事、做成事,自古贤圣之人,越是遇到惊天动地之事,越能心静如水,沉着应对。年轻干部思维敏捷、干劲十足,但是因为缺乏基层经验,面对挑战挫折、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时,难免容易心浮气躁。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中华文明的智慧中汲取戒骄戒躁的静气,“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面对复杂的社会矛盾、遇到棘手的事情,我们要杜绝心浮气躁,要镇定自若、稳住阵脚、凝神细思,认真分析状况、理出脉络,才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在民族精神中悟“俭以修身,廉以养德”的廉洁风骨,涵养“坦坦荡荡”的正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表达。习近平总书记曾告诫年轻干部要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守住“五关”的关键在于不断提升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让内心时刻充盈浩然正气,从根源上把好思想总开关。作为年轻干部,我们要涵养“坦坦荡荡”的浩然正气,坚持原则,坚持公平正义,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时刻不忘纪律规矩,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涵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始终做到一尘不染、无私无畏。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推动民族复兴,要在“追根溯源”中传承民族精神。广大年轻干部要自觉生发出中华儿女堂堂志气、底气、静气、正气,为推动民族复兴贡献青年之力。(黄婉星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李巧珊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