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一场及时雨遍洒大地,杨梅树上青涩的小果接受着雨水的滋润,由青变红,它们在雨水的洗礼下焕发出蓬勃生机。杨梅是仙居的主要作物之一,其中尤以东魁杨梅最为出名,仙居东魁杨梅有果大,汁多味浓,甜酸适口等特点,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杨梅树性强健,易于栽培,虽不像葡萄、荔枝等水果那般娇贵,但想要杨梅丰收也需要经历剪枝、选果、除虫等过程,从嫩芽幼苗长成成年大树,再到结出饱满诱人的果实,正如广大年轻人从初出茅庐的“书生”到鞠躬尽瘁的“公仆”。他们充满朝气、勇挑重担、满怀热情地活跃在各自的岗位上。
耐心“选苗”,去芜存菁,巩固思想之基。杨梅的品种有很多,除去常见的八大品种外,共有50余种,每个品种对于光照、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需求全然不同。仙居因其适宜的气候条件,独特的土壤环境,特殊的山间盆地地形,所种植的杨梅以“东魁”和“荸荠种”为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无论何时,青年一代都是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振兴之魂。让年轻干部发挥他们的才能,首先要选好年轻干部,年轻干部选拔要有杨梅“选苗”的耐心,不同种类的苗有各自的生长环境,雨水、温度、光照,些许的不同都有可能对杨梅产量造成较大影响。因此,要将适宜的“杨梅苗”种植到合适的“土壤”中。在年轻干部选拔过程中,首要关注的是幼苗“歪不歪,正不正”,对于年轻干部来说,“政治关”是干部成长的立身之本,对于政治上不合格的“歪苗”要及时剔除,不仅要考察青年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更要观其言、察其行,结合平时怎么说,日常怎么做去选拔干部,确保选出来的都是对党忠诚、纪律严明、担当尽责的“好苗子”。
悉心“育苗”,精耕细作,把握立身之本。杨梅从栽培到挂果一般需要4至6年,8至10年后进入盛果期。这期间需要果农持续、悉心地照料,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筛果、剪枝……各个环节缺一不可,懈怠不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一层一层考验、递进式培养干部,这是我们的制度优势。年轻干部培养,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长,要精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施肥浇水、修枝剪叶、驱虫防病。”娇嫩的杨梅幼苗,深深扎根土壤,在长期的培养照料中不断地汲取养分、迅速成长。干部的成长既靠自身努力,也需要组织适时培育,这就需要各级党组织持续做好年轻干部的“培育修剪”,不仅要持续理论学习,把好思想政治关,更要注重实践锻炼,鼓励年轻干部多扎根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在实践中树立“服务观”,在实践中锤炼“真本领”。
精准“用果”,以需定供,服务实干之要。每年6至7月,是仙居杨梅成熟的季节,紫红紫红的东魁杨梅挂满山头,硕大的果实透着晶莹,令人垂涎。杨梅果实除了鲜食之外,还可加工成糖水杨梅罐头、果酱、蜜饯、果汁、果干、果酒等食品,产品附加值会成倍提高。在2019年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新增了“事业为上、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内容。年轻干部因其成长环境和经历的不同,其能力侧重也有所不同,因此要从年轻干部的专业、特长、兴趣出发,“对号入座”,让合适的干部到最能发挥他们作用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干部的智慧和才能,切不可让项目攻坚好手去写文章、做策划,这就浪费了干部才干能力。同时,也要让年轻干部多去基层一线,多去情况复杂、困难较多的地方锻炼培养,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在具体时间中不断磨砺,不断成长。(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南峰街道办事处 滕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