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习俗活动也很多,有挂艾草辟邪保平安,赛龙舟纪念屈原,编彩绳祈福纳吉,最不可少的当然是吃粽子。市面上的粽子种类繁多,甜咸之争也高居不下,但粽子以粽叶包裹豆沙和糯米为主,从养生学的角度来看,粽子也是药膳之一。
糯米为主,温补气血。端午天气炎热,容易引起人食欲不佳,糯米作为粽子的主体食材具有养胃生津,收敛止汗,补血补虚作用。党员干部的成长也需要时常“进补”,“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肚里的“墨水”少了,自然就“虚弱”,党员干部要懂得通过学习来温补,将知识化作精神食粮,持以不空想不虚声地求学态度,如饥似渴、孜孜不倦的学习。坚持立足本职岗位学,缺什么补什么,学理论、学历史、学专业,通过不断地探索,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工作有效落实的具体行动,努力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迫。
一颗豆沙,补气健体。如果只用糯米包裹,则会显得口感单一,加入甜香绵密的豆沙,不仅可以改善口感,也有补血安神之效。粽子用馅料改善口感,党员干部“补气健体”则需加强锤炼本领。本领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通过急难险重的任务中锻炼而来的,当前的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等任务,都是党员干部加强修炼的好时机。一方面要敢于打破思维定式禁锢,大胆尝试,用创新力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实施。另一方面要敢于直面困难,掘弃避责思维,遇事不做“缩头龟”。党员干部遇事多磨,才能克服本领恐慌,才能在一切急难险重任务前胸有成竹,泰然处之。
粽叶青衣,清热生津。用粽叶包裹糯米,能将绿叶的清香之气渗透进糯米之中,起到清热生津、和胃化湿的作用。党员干部要像粽叶一样“散发清香”,做个“一身干净”之人。将清正廉洁奉为圭臬,始终保持政治清醒、权力清正,在小事小节上守住底线,做到政治干净。不能打着干事创业的幌子行违规违纪违法之事,杜绝“沾腥”可以网开一面、“不干净”在所难免的思想,要自觉清扫思想灰尘,掸除不良习气,做到心理干净。以不贪污受贿,不以权谋私为基本,常怀如履薄冰自律之心,保有“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的定力,看淡金钱名利,做到“手脚”干净。
古往今来,端午节吃粽子是最有标志性的习俗,趁着这炎炎夏日,党员干部快品尝这份具有特殊功效的药膳粽子吧!(福建省浦城县永兴镇冠山村党群工作者 余美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