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风起之时,正是收获之时。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农民们都在采摘“乡村振兴”的果实。我们正大步走在“乡村振兴”这条路上,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深谙“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练好“村村通公交”这一基本功。路是制约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交通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能否快速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条件。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铺下的是路,联通的是车,通达的是富。统筹各村镇和村村之间的公交运营与干线公交的换乘客运站点建设成了重中之重,我们要扎实做好“村村通公交”这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它能够无缝衔接城市公交、城际公交等干支公交线路,彻底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畅通了农村客运微循环,促进乡村振兴开新局,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勤学“人才密钥”这一桥段。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要注重“人”的发展,在“引”上做文章、在“留”上下功夫、在“育”上求突破、在“用”上见实效。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为人才松绑,提升政策粘性,多举措吸引乡村企业家、种养殖大户等致富能手带头人加入乡村振兴队伍中来,实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推动人才引进与产业发展同向而行。依托农业学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按照“政策扶持、专家授课、基地培训、创业指导”的方式,培育一批优秀的乡村人才队伍。实施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和后备干部培养工程,定期进行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及时表彰典型、树立榜样;提高薪资待遇,优化完善住房、就医、社保、子女就学等方面配套设施和服务功能。
奏出“产业发展”这一乐章。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村农民。紧跟市场需求,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推进农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物流业的深入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挖掘和发扬本地特色,利用乡村优势制定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要乐于在打造“品牌”上花功夫,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丰富创收模式,使农产品附加值不断的增加,品牌效益不断扩大,带动乡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着眼乡村的发展建设实际,为乡村发展理清思路,组织班子成员和村民代表到先进村观摩学习,实地“取经”,主动找差距,补短板。(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华中路街道办事处 吴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