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而办好民生实事、改善民生品质是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的必由之路。今年是实现中国梦征途上继往开来的重要节点,我们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踏上新征程,唯有切实办好民生实事、改善民生品质,才能让人民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办好民生实事、改善民生品质关键在于“当好为民服务‘勤务员’”——主动提供温情服务,满足多元需求,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更多有温度的举措,落实更多暖民心的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面对极少数“沉默”困难群众,上海市宝山区“社区救助顾问”团队主动发现、主动上门,充分发挥政策资源优势,提供“造血式”温情救助。社区工作者小何,面对听力障碍居民,主动学习手语,畅通沟通桥梁,创建“无声服务室”,使无声的交流成为社区的一道风景。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要想切实改善民生品质,就要努力做好“加法”,加强有效沟通,加大对困难群众的关注度,跑出民生服务“加速度”,使民生服务“温暖人心”。
办好民生实事、改善民生品质本质在于“做好共同富裕‘领路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高质量发展中提升民生品质,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百姓富裕是民生福祉有质感的本质要求。我们要坚持在高质量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推动高质量发展放在在首位,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增强致富本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前行。昔日贫困的金场村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苦干实干,脱贫攻坚奔小康,朝着美丽宜居乡村、村民共同富裕稳步前行。实践证明,在改善民生品质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做好“乘法”,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民生福祉“倍数效应”,让人民群众在高质量发展中享受高品质生活。
办好民生实事、改善民生品质核心在于“弹好惠民利民‘协奏曲’”——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提高群众参与感、归属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我们要把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要想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更足,我们就必须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更要依靠人民,听民意、汇民智、集民力,才能得自上而下精细化管理与自下而上广泛参与的最大公约数,画出共享、共建、共担的最大同心圆。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回望过去,无论中国人民经历多少坎坷风雨,都能一路披荆斩棘、自信满满。实现梦想的征途,从来都不是风和日丽、鲜花满地,奋斗者总是在披荆斩棘中探路前行,在闯关夺隘中奔向远方。只要我们善于积势蓄势谋势,把握眼前的“形”,更勇于识变求变应变,积极开拓创新,看到长远发展中的“势”,就会在危机中孕育新机,于变局中广开新局。致广大而尽精微,如果我们努力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切实办好,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就一定能在改善民生品质上求突破见实效,真正让民生服务更有“温度”,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人民检察院 林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