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沈飞“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队员们回信中表示,“你们以罗阳同志为榜样,扎根航空装备研制一线,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携手拼搏奉献,这种团结奋斗的精神非常可贵”。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从“回信”中,从罗阳和“罗阳青年突击队”的风貌里,汲取“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以青春之我擘画新时代美好蓝图。
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志气为纸,擘画理想蓝图。志气就是意志力,是理想信念。只有志存高远,方能行稳致远。面对研制舰载战斗机的困难,罗阳坚定地说:“外国人能干成的事,我们中国人同样能干成,而且还能干得更好!”正是凭着这股志气,使我们一次次见证了中国航空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奇迹。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可以看到,志气是17岁的毛泽东发出“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誓言;志气是13岁的周恩来喊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志气是21岁的雷锋写下“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日记。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胸怀“沧海可填山可移”的志气,摒弃“凡尔赛”的骄气,树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摒除佛系躺平的思想,永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校准青春航向。
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骨气为笔,擘画生动蓝图。人无刚骨,安身不牢。骨气是勇毅笃行的脊梁,是面对强敌奋力拼搏的浩气、是面对酷刑宁死不屈的节气、是面对邪恶刚正不阿的正气、是面对困难逆流而上的锐气、是面对利诱不为所动的定力。青年人的骨气,体现在“头可断、血可流,革命意志不能丢”的不屈里,蕴含在“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无畏中,体现在“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行动上。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要挺起中国人的脊梁,遇到风险挑战敢于迎难而上。在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中涵养青年人的骨气,铸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铮铮铁骨。知所往、知所行、知所负、知所重,一往无前。让骨气在干事创业中升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绚丽绽放。
以“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底气为墨,擘画价值蓝图。底气是实力,是自信心。如何告别被人“卡脖子”的艰涩岁月,弘扬罗阳精神的“罗阳青年突击队”给出了最美丽的青春答卷。那就是不断提高自身本领,增强底气,敢于攻坚克难,才能实现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一百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从筚路蓝缕到全球领先,从饱受质疑到举世瞩目,今天我们的飞机再也不用飞第二遍了,我们的国际话语权与日俱增,我们的底气越来越足。这份底气,源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源于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的艰苦奋斗。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我们生逢其时,手握滚烫的青春,背后有强国支撑,更该怀揣十足的底气,要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要不断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以“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底气,奋勇拼搏,用奋斗绘就青春最亮丽的画卷。(安徽省潜山市黄铺镇选调生 李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