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用好组织“三支笔”共绘乡村振兴新蓝图

2022-11-19 10:02:40 | 来源: 中廉在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各地要坚持党建引领,用好特色产业、人才培养、环境提升“三支笔”,靶向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开创乡村治理新局面。

提好“特色产业之笔”,为乡村振兴“铺好底色”。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国绕发展现代农业,国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推动乡村生活富裕。”要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展现基层党组织在开创新型农村农业产品转型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整体谋划农业产业体系,充分挖掘发展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生物能源等循环农业、生物能源产业、乡村旅游业等项目,充分发挥乡村多种功能,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加快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格局,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行好“人才培养之笔”,为乡村振兴“打牢地基”。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基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 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动外出能人返乡,鼓励大学公考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振兴,乡村干部是“领头雁”,要采取“线上+线下”“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设一支懂经济、善经营、会管理、能力强的村干部队伍,切实增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本领。农民是“主力军”,要就地培养更多懂技术、懂农业、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积极为“土专家”“田秀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帮助乡土人才在学习中提升、在实践中成长。引进才是“源头水”,要建立引才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长效机制,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落好“环境提升之笔”,为乡村振兴“渲染色彩”。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要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融入到乡村振兴实践中,通过“植绿护绿”“厕所革命”“净土净水”等行动,不断提升村民保护意识,全力呵护生态环境。蓝天白云下,乡野绿意浓,让清新怡人的空气、幅员辽阔的土地、草木葱郁的美景成为乡村的“标帜”,让“在村”的群众享有更宜居宜业的环境,让“来村”的游客享受自然风光的回归,让生态优势助推乡村振兴。(四平市铁西区委组织部 王雪)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