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各地各部门持续掀起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理论宣讲是推进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的重要方式,是走进基层、深入群众的一种重要载体,能够传播党的理论、阐释政策主张、回应群众关切。如何将会议精神讲清楚、讲透彻,还须提升基层宣讲质量,让老百姓愿听、爱听,听有所悟、听有所获,这样的理论宣讲才能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接受“点单”,开展需求化宣讲。基层理论宣讲的对象是基层党员和群众,如果宣讲的内容不符合他们的利益期待、不对接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难以引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要把全会精神说清楚、讲明白,就要做到因人施教、精准宣讲。宣讲员要结合当前的新形势和宣讲地的实际情况,接受群众“点单”,将理论知识同本土实际情况相结合,烹饪符合当地群众口味的“家常菜”,贴合需求、深入浅出,通过差异化的“菜单”,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基层、植根人心。
文火“入味”,开展精准化宣讲。俗话说的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宣讲二十大精神的目的,是为了让其“飞入寻常百姓家”“扎根基层开满花”。因此,宣讲时切忌囫囵吞枣、生搬硬套,而要充分考虑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做足“功课”,文火慢炖,既保留会议精神的原汁原味,又能融合群众需求,聚焦他们的急难愁盼,把二十大精神讲深、说透。要积极动员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化身宣传员,深入田间地头,将大道理“讲小、讲细、讲实”,以“乡音”传“党音”,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理论宣讲变得“接地气”“暖民心”。
丰富“菜品”,开展创新化宣讲。时下,随着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理论宣讲的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想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入脑入心,只靠传统的宣讲是远远不够的,而要结合当地情况,丰富“菜品”,用新颖的宣讲形式,增强理论宣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通过院坝会、板凳会等方式,让二十大精神宣讲“入乡随俗”,更接地气。要将理论宣讲同群众喜闻乐见的小品、歌舞等文艺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提升宣讲的有趣性、鲜活感,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在基层一线“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云南省巧家县委组织部 耿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