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习 > 文选 > 正文

“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 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的“中国倡议”

2022-12-20 11:40:07 | 来源: 中廉在线

“贸易投资自由化”固化了全球利益分配链条中“发达经济体处于首端、发展中国家处于尾端”的基本格局,“新自由主义”理念、政策拉大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旧的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和“赢者通吃”的“零和博弈”,导致“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针对旧全球化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发出响亮的“中国倡议”:“各国应携起手来,总结历史经验与教训,加强协调、完善治理,推动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新型经济全球化。”

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是世界的中国,中国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在方向上是一致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顺应全球化大势,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大规模“请进来”、大踏步“走出去”,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当前,全球化出现了问题,一些享受了早期红利的西方大国意图通过“退群”“筑墙”的方法缓解燃眉之急,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之根源,更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些国家想借用主权边界和关税壁垒强制性阻断全球供应链,最终结果只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国家和,则世界安;国家战,则世界乱。当今世界,冲突对抗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没有输家,各国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中国一直倡导包容性和互利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指出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秉承“胸怀天下,利己达人”的原则,中国推动构建以包容合作超越冲突对抗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各国一道,携手共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新世界。

中华民族历来都有“利己达人、兼济天下”的情怀。中国深知自身发展离不开国际社会,始终不忘反哺国际社会大家庭,积极为其他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提供高质量的公共产品和平台。“一带一路”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强调各个国家不分强弱大小、制度差异,都能通过合作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是一条资源共享、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普惠大道。中国在全球层面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切实感受到中国的大国担当,有助于构建包容普惠、更具韧性的新型经济全球化发展。

新型经济全球化是中国致力于建设的经济全球化。“新型”两字,着重体现在发展更加注重“平衡”。尽管不同国家历史、文化、国情各有差异,但并不存在高人一等的“自由民主”和唯我独尊的“普世价值”。新型经济全球化将无产阶级劳动者放在显要位置,强调发展成果为世界各国人民共享,力求避免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等问题。当下,新型经济全球化的构建需要更多地融入公平、正义和平衡等元素,但受新冠疫情和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国际贸易遭受严重衰退、国际合作面临很大挑战,公平、正义和平衡发展难以实现。中国必须不遗余力地支持更加开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同时,推动全球共同富裕。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是时代潮流。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毫不动摇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绝不会建立在牺牲他国利益的基础上,但也决不允许其他国家侵犯和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学思践悟习近平外交思想是成功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根本保证。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宣誓:“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踏上新征程,中国将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下,高举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伟大旗帜,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倡导同舟共济,促进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将继续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旗帜鲜明反对经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立场坚定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竞争,为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懈奋斗!(中共晋江市委组织部 赵俊)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