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党和人民事业建功立业。在现代高速发展的今日,人才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习总书记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习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上强调,我国人才工作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重视人才,重用人才,遵循科学的人才事业发展规律,让人才发挥最大价值和效能,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然而在现实人才工作中,受传统观念影响,仍然存在诸多“淤堵”,需引起高度重视。要在引才、育才、用才上精准发力,清除“淤堵”,开创新时代人才工作新局面。
“把脉问诊”精准引才。水深则鱼知聚,林茂则鸟有归。要打破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走出人才优惠政策的误区,营造一个更加尊重人才并且公平、宽松的人才文化环境。通过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等多链条高度融合,打造创新平台、研发平台等,强化平台对人才的吸附效应,为高素质人才的引进提供便利条件。另一方面,要打破隐性壁垒,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拓宽柔性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提升人才吸引力。制订人才中长期规划,推行可操作性、持续性的人才配套政策。通过关心和改善各类人才的生活条件,千方百计帮助他们解决好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氛围,健全人才奖励和荣誉制度,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对症开方”科学育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在人才培养上下足功夫、做好文章,把人才培养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战略工程,实现人才积累的均衡发展。人才培育战要以紧盯长远发展的目标为基础,以紧跟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新要求为标准,健全培养制度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形成人才培养齐抓共管“一盘棋”的格局。积极创造条件,为乡土人才搭建平台,不断提升服务农村、带动发展的能力。坚持因需施教、因人施教,充分利用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载体,紧贴市场需求变化和时代发展,有层次、分步骤地组织实施乡土人才培训,通过理论辅导、技术指导、实践操作等方式,让乡土人才开阔视野、提升技术技能,增强乡土人才引领发展的新优势,助推乡村振兴。
“标本兼治”合理用才。“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正确使用人才,就会有效避免人才资源浪费。要强化和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用人机制,为人才充分发挥潜能提供支持。要注重在实践中使用人才,努力寻找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的结合点,把人才放在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和重点岗位进行锻炼,派往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进行锻炼,有计划地开展多岗位锻炼,激发工作潜能。要积极为人才成长创造条件,对自愿在基层落地的人才,在考核评价方面应该给予特殊关爱、重点关注、专项考核、并在提拔重用、评优晋级等方面给予充分考虑,尽可能为人才成长提供机会、尽可能让有付出的人才有回报,使基层一线人才受到重视。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当今世界,人才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资源是党和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资源。现实人才工作应打好引才、育才、用才的组合拳,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夯实人才基础。(董福俊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委组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