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政治 > 廉政建设 > 正文

让作风建设在“破立之间”永葆生机

2025-09-28 15:09:38 | 来源: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从中央八项规定破题到纠治“四风”常态化,从整治“舌尖上的浪费”到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新时代作风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步步深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回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唯有坚持“破立并举”,既坚决破除沉疴陋习,又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才能让清风正气在新时代持续充盈。

破“虚”立“实”,以真功实招答好民生考卷。虚浮之风乃作风建设之大敌,既消解政策效力,更损害群众信任。那些真正赢得口碑的实践,无不是“实”字打底:有的扶贫干部白天走访贫困户,晚上灯下算“脱贫账”,用脚步丈量帮扶路;有的窗口单位推行“一窗通办”,把“群众跑”变成“数据跑”,用效率彰显服务温度。破除虚浮之气,就要树立“实绩导向”,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尺,将工作成效镌刻于广袤大地、铭记在群众心间。

破“懒”立“勤”,以担当作为破解发展难题。惰性思想是作风建设的顽疾,它滋生推诿扯皮,阻碍事业发展。那些改革发展的“排头兵”,无一不以“勤”字为立身之本。有的开发区干部“5+2”“白加黑”,只为项目早落地;有的科研管理者主动上门服务,为企业破解技术瓶颈。破除慵懒之弊,就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同时严肃问责“躺平者”,让“勤者上、懒者下”成为常态,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破“私”立“公”,以清正廉洁涵养政治生态。私心杂念是作风建设的腐蚀剂,它会突破纪法底线,败坏社会风气。那些清廉典范,始终坚守“公”字底线:有的老党员一辈子“公私分明”,连办公用品都从不私用;有的年轻干部拒绝“人情礼”,用“干净”赢得群众尊重。破除私心之扰,就要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党性教育,让党员干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同时扎紧“制度笼子”,强化监督制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清正廉洁的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好。

作风建设如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似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从“破”中除弊,在“立”中培元,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更是面向未来的要求。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做作风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让求真务实、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成为新时代最鲜明的标识,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作风保障。(马龙)

责任编辑:王忠厚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