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 社会资讯 > 正文

社区调解:基层治理的“暖心解结绳”

2025-10-23 12:24:45 | 来源: 安徽省安庆市马山社区

“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有时会被邻里纠纷的琐碎冲淡。从噪音扰民到物业矛盾,从宅基地边界到家庭赡养争议,这些“小事”若处置不当,便可能升级为影响和谐的“大事”。而社区调解,正是化解这些矛盾的“第一道防线”,是基层治理中最接地气的“暖心解结绳”。

社区调解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的共情力。不同于法庭上的严肃对峙,社区调解员多是土生土长的“老街坊”“老党员”,他们熟悉社区人情世故,懂方言更懂人心。面对楼上楼下的噪音纠纷,他们不会只讲法条,而是搬着板凳坐进居民家,既听投诉者的委屈,也解当事人的难处,用“换位思考”的劝说拉近距离。这种“唠家常式”的调解,让矛盾双方放下戒备,为和解留出空间,这是冰冷的程序无法替代的温度。

社区调解的价值,在于“止纷争”的高效力。基层矛盾往往“事小理杂”,走司法程序耗时费力。社区调解则能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业主与物业因收费起争执,调解员召集双方现场核对账目、明晰责任;家庭因遗产分配闹矛盾,调解员联合社区律师讲法律、摆情理,帮家人重拾亲情。数据显示,多数社区的矛盾化解率超九成,大量纠纷在萌芽阶段就被平息,为社会治理节省了巨大成本。

社区调解的底气,在于“有支撑”的专业性。如今的社区调解早已不是“和稀泥”,而是“专业+温情”的结合。不少社区组建了由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组成的“调解天团”,针对不同矛盾精准施策;有的地方还建立了“调解+仲裁+诉讼”衔接机制,对调解不成的纠纷无缝对接司法程序,让公平正义不缺位。这种专业化升级,让社区调解既守得住情理,也兜得住法理。

基层稳则天下安。社区调解用温情化解隔阂,用专业平息纷争,让“邻里和、社区安”的图景成为现实。它不仅是矛盾化解的“减压阀”,更是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当每一个社区都有高效的调解力量,每一起矛盾都能被温柔化解,基层治理的根基便会愈发牢固,和谐社会的底色也将更加鲜亮。(夏军)

责任编辑:张艺
手机版
相关阅读
点击排行
编辑推荐
精彩图文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 手机版
本站所刊登的视频﹑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
均为中廉在线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7190328 值班电话: 1303105567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法律顾问: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19041149号-1 经营许可证:京B2-20192563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9041 出版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字第朝200078 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编号:(京)字第1636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