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基层政务服务、教育、卫健、公安、法院、城管等政府部门通过聘用编外人员的方式,以解决人少事多,或者编制少,在编人员难调入的问题。但各地不时发生编外人员不遵守工作纪律,甚至出现贪腐违纪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正面形象。“临时工”的身份可能是“临时”的,管理制度绝不能“临时”。必须要在招聘、监督、考核、清退等各个环节,对其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把好“入口关”,公开透明选拔。各单位必须针对工作所需,合理设置招聘条件,面向社会公开公正进行考试,适当提高对应聘人员学历背景、从业经历、能力素质的要求,并将招聘结果进行公示,有能力者居之,要严肃杜绝关系户、走后门。
严格“随堂考”,加强思想教育。编外人员在进入单位后,就应该按照正式工作人员一样统一管理。入职培训、岗前诫勉谈话、规章制度学习等环节样样都不能少,必须把工作纪律、工作要求等说清楚说明白,明确考勤、请销假、廉洁从业等方面制度,适时进行月度、季度考核,实行“能进能出”管理模式,对从业能力不达标、对待群众态度差、群众满意度低的,予以清退出列。
点燃“强引擎”,强化正面激励。一方面,要合理岗位设置,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加深对工作重要性认识,对办事流程、业务政策的系统了解,按照工作难易程度、复杂程度,员工能力特长等,科学调配岗位。另一方面,要加大正面宣传,对表现优异、任劳任怨、业绩出色的员工,运用当地政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媒介,大力宣传他们的典型事迹,形成正面激励,激发大家干好工作、服务好群众的热情和积极性。(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委组织部 余朝波)
